1.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或判断称作( )。
3.在美术欣赏的方法中,用愉快、幽默、崇高、庄重等词汇描述一个美术作品属于( )。
【解析】艺术批评自身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或是艺术接受中的一个层次。批评性的接受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各因素的联系,并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等问题。故本题选C。
【解析】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艺术传播媒介就是指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工具或信道。艺术的传播媒介有很多种,如用于传播文学、绘画、摄影等作品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介,用于传播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的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等。故本题选A。
【解析】尹少淳在《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介绍了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和批语家费德曼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叙述(描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后,介绍了费氏的欣赏程序:(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比如:愉快、幽默、崇高、庄重、轻柔、朦胧、压抑、悲怆等等。最终也可能是多种感觉的复合,比如恐怖与神秘糅杂一起。(2)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可以从形式角度社会角度来探寻。从形式而言,就是研究画面上点、线、面、体、色、肌理等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对比、均衡、节奏、虚实等构成关系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对于有一定的形象和内容的作品,就可以从社会角度研究作品中的人物现象、动作、表情、装束等,研究气候、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3)作者想表达什么?任何作品的形象背后总蕴含着某种意义,或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使欣赏进入深一层次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作品中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之外、学生不太了解的东西,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以及创作观念等。(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这要求学生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然这种价值判断应当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基础上的,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决不能将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根据题干判定为“描述”。高中教材中对“描述”的解释为:陈述在作品中看到的东西。故本题选B。
【解析】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一种艺术的感知活动。它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情感体感,欣赏者通过感性的形式和形象来理解和把握真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范畴。故本题选C。
艺术批评自身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或是艺术接受中的一个层次。批评性的接受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各因素的联系,并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等问题。艺术批评有以下功能: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