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有一个人曾被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直言批评。鲁迅在文中指责他:“(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一个人物的深刻背景。这位被鲁迅公开驳斥的人并不平凡,他名叫邵洵美,是民国四大才子之一,被誉为“性情才子”。与徐志摩齐名,他出身显赫,家世庞大,是官宦三代与富贵三代的结合。邵洵美风流倜傥、才子风采,不仅为朋友两肋插刀,且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声势赫赫。然而,这位富家子弟的晚年却充满了不幸与困苦。邵洵美的女儿在回忆录中提到,见到父亲时,几乎认不出他:瘦骨嶙峋、气息微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才子如此凄惨的结局呢?
邵洵美,原名邵云龙,1906年6月27日出生于上海,仿佛一生下来便拥有了好运。他是清朝末年政治家邵友濂的长孙,外祖父盛宣怀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而李鸿章则是他的叔外祖父。家族背景如此显赫,使得年轻的邵洵美从小便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凭借显赫的家世,他年少时过得放荡不羁,经常出入各大娱乐场所。然而,过于温室的生活让他没有遭遇过真正的风浪,直到有一次,他在与上海交际花交往时,反被对方骗取了不小的金额。从那时起,邵洵美痛定思痛,发誓不再涉足花天酒地,开始变得收敛。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转变。16岁时,邵洵美爱上了自己的表姐盛佩玉,并为表白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邵洵美”。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句诗“佩玉锵锵,洵美且都”,他认为诗中的意境恰如他对盛佩玉的深情。19岁时,他与表姐正式订婚,盛佩玉还为他织了一件白绒线的背心。邵洵美兴奋不已,甚至为此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白绒线马甲》,并在《申报》上发表。那时,他希望这首诗能表达出自己对表姐一生一世的爱与承诺。然而,命运往往不如人愿。
1925年,邵洵美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对英国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加文化沙龙。在那里,他结识了徐志摩、徐悲鸿、张道藩等文人。在沙龙中,他也帮助了许多贫困的朋友,甚至将大量家产用于资助他们。久而久之,他被称为“孟尝君”和“活银行”。1926年,他留学归来,与盛佩玉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那场婚礼的奢华程度震惊了整个上海滩。无论是婚礼所用的鲜花,还是新人的服饰,都完美无缺,连请柬都精致异常。此时的邵洵美,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凭借强大的财力和出众的才华,已成为民国时期最风流潇洒的“性情才子”。婚后,他成立了光华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天堂与五月》,并将其献给了妻子盛佩玉。邵洵美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成家立业的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依靠家族财富过活。
与当时的金融、商业行业不同,出版业在那个时代并不景气,邵洵美决定在这个冷门行业一试身手。1927年,为了出版自己的诗集《花一般的罪恶》,邵洵美向光华书局提出出版请求。然而,书局担心销量不好,婉拒了他。他又去找了几家出版社,结果也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这一拒绝让邵洵美愤怒不已,他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被轻视,于是决定自己创办一家出版社,既为自己,也为他的朋友们出版书籍。1928年到1950年间,邵洵美投身出版业,逐步建立了金屋书店、上海图书公司以及第一出版社等多个平台。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谨慎而用心,出版事业逐渐成型。在当时,许多杂志的印刷需要外包给印刷厂,而邵洵美的出版社却开设了自己的印刷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拥有自有设备的出版社。他还从德国引进了全套影写版印刷机,成立了时代印刷厂。拥有了自己的印刷厂后,印刷效率大幅提升,他创办了多本杂志,如《金屋》、《狮吼》、《时代画报》和《文学时代》。他在出版界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传奇。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然而,尽管邵洵美的出资帮助了许多朋友,他的出版社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邵洵美的善良和慷慨最终让他陷入了财务困境。他不惜为沈从文出书,资助胡适购书,甚至为即将停刊的杂志提供资金支持。由于长时间亏损,邵洵美向银行借贷累积了巨额债务,最终连利息都无法按时偿还。此时,盛佩玉为支持丈夫,将自己的巨额陪嫁和家产典当或变卖,帮助邵洵美度过了难关。盛佩玉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丈夫,还在情感上给予他极大的宽容与理解。他们的爱情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然而,不久之后,邵洵美却背叛了妻子。
1935年,邵洵美参加了一场晚宴,结识了来自美国的埃米莉·哈恩。埃米莉是一位才女,毕业于名校,且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她第一次见到邵洵美时,便为他那希腊式的英俊面庞所吸引,更为他那流利的英文和才华所倾倒。年轻的埃米莉将邵洵美视作偶像,而邵洵美也难掩心中的悸动,很快便爱上了她。邵洵美给埃米莉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项美丽”,而盛佩玉则得知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她既愤怒又无奈,但她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他们的感情。然而,盛佩玉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理解自己才是那个会陪邵洵美一生的人,于是她决定主动为丈夫与项美丽的关系让步,并与项美丽成为了朋友。盛佩玉的大度打动了项美丽,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后者也多次在自己的书中提到盛佩玉的宽容与理解。
项美丽不仅是邵洵美的情人,她的美国身份在那个时代也为邵洵美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上海沦陷后,项美丽帮助邵洵美将自己的家具、书籍以及庞大的印刷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区,避免了日军的摧毁。为了在抗日时期给百姓带来一些希望,邵洵美和项美丽创办了宣传抗日的月刊《自由谭》。项美丽不仅积极支持邵洵美,还亲自担任了该刊的主编和发行人。1938年,项美丽帮助邵洵美秘密印刷的《论持久战》,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传递毛主席的伟大思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美丽于1939年离开了上海,邵洵美与她的联系渐渐疏远。项美丽最终嫁为他人,而邵洵美则将她视作朋友,偶尔提起。
到了1949年,邵洵美的事业陷入了困境,昔日的好友夏衍代表政府收购了他的印刷设备,而邵洵美本打算通过卖掉设备东山再起,却最终一败涂地。1958年,邵洵美因经济困难向项美丽求助,希望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