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为民族危亡发出的忧愤呐喊,深刻烙印在当时出版的期刊上。例如,《抵抗画报》推出三集特刊,全面报道1932年淞沪抗战;《电影演剧》特刊则刊载了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同时,众多精品漫画亦脱颖而出,以其夸张的笔触与犀利的讽刺风格,撕开侵略者的伪善面具,以唤醒迷蒙,传递出民众心头的怒火与不屈斗志。
如今,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珍贵期刊得以集中亮相。8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代封面:1931-1945》在复星艺术中心揭幕,精心呈现1931年-1945年的134份珍贵期刊,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的细节记忆。
比如,本次展品中,1937年8月9日与1938年7月1日的两期《解放》周刊,刊名已呈现不同字体。尤为珍贵的是1938年7月1日出版的第四十三、四十四期合刊,亲笔题写封面:“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特刊更全文刊载其经典著作《论持久战》。这期薄薄的刊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坚韧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不仅聚焦重大历史节点,也描绘了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劳工》、《妇女生活》、《儿童阵线》期刊封面就是其中鲜活印证;展览第三部分呈现了钢铁、医药、畜牧业等实业领域的的期刊群像,诉说着战时实业家与知识阶层身体力行的“实业救国”之路;战火纷飞,文脉未绝。诗歌仍在创作,国文仍在普及,理论仍在深研,剧本仍在编写,戏剧仍在舞台上铿锵发声……在民族至暗的岁月里,中国文化艺术界以惊人的韧性与担当,铸就了一道不倒的精神长城。西南联大等学府孕育的《国文月刊》、《作家》、《抗敌戏剧》等期刊,俨然矗立为烽火中的“文化堡垒”。
“展出抗战期间的期刊并不容易。”策展人张彩平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于复旦大学杨震教授的收藏,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日寇封锁轰炸下,印刷设备损毁,期刊被迫使用粗糙的土纸或树皮纸印制,印刷也依赖老旧铅印或简陋的油印、石印、手抄。这导致许多期刊如今已严重破损。“但是,这些最脆弱的纸张上,中华民族的坚与韧却跃然纸张。这也是展览名称定为‘时代封面:1931-1945’的深层涵义。”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票价为20元,全国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出示学生证可免费参观,后续还将陆续开展相关文化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