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2025年5月9日,由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与《中国印刷》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印工社(青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号召,推动出版物印刷质量提升,探索印刷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来自全国印刷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6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区域实践等主题展开交流,为印刷质量提升提供多元思路。
研讨会伊始,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上台致辞。他表示,当前印刷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印刷质量正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行业需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契机,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印刷生产,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夯实出版物印制质量根基。在这一进程中,行业协会需要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印刷业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出版物印刷及质量工作分会理事长仇英义出席,并就现阶段出版物印刷质量提升工作发表主题讲话。他指出,印制作为出版产品生产的重要工作,关乎出版产品质量,关乎高质量发展水平,关乎意识形态建设。
他强调,质量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基因。在国内印刷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厚植质量文化,已从管理工具升华为战略选择。印刷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印刷产品。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科主任杨周围绕“出版物印刷质量现状与展望”的演讲主题,深入分析了当前出版物印刷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他指出,未来出版物的印刷质量不仅是“无瑕疵”的基础要求,更是融合技术、环保与用户体验的综合竞争力。出版社需在成本控制与质量创新间找到平衡,积极拥抱智能化与可持续趋势,才能在纸质书与数字内容并行的时代保持价值,推动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印刷品质量检测站站长翁云松则立足上海实际,以“上海地区出版物质量现状与挑战”为主题,分享了本地印刷行业在质量提升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当前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偏差及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足等因素,已成为制约出版物印制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出版物印刷质量升级需从“设备依赖”转向“体系驱动”,构建“印前预测维护+印中适应优化+印后溯源闭环”的智能模式与数据化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人员能力素养,完善制度执行闭环,不断提高单品合格率,减低质量损失率。
在技术交流环节中,DIC上海迪爱生贸易有限公司印刷油墨事业部总经理吴朝晖作“DIC公司&胶印系列产品解析”的主题演讲,分享胶印油墨在色彩还原、环保性能上的技术突破,为印刷生产提供高稳定性解决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院长王强作“出版物印刷色彩一致性数云智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提出通过使用印工社(青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色彩管理系统、标准化打样流程及智能检测设备,实现从图文设计到印刷成品的色彩精准控制,为提升印刷品视觉品质打开新思路。
北京明彩粘合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刚探讨通过“绿色环保的书本粘合剂”的主题演讲,深入介绍了无溶剂、低VOCs粘合剂的研发与应用案例,见证了绿色印刷在材料端的实践成果,并且强调材料革新对于绿色印刷产业链构建的重要性。
深圳精密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在“面向未来的精密达印后系统”的主题演讲中,展示了精密达智能化模切、装订设备在提升生产效率与成品精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印后工艺需向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升级的可行方向,以期通过智能化转型为印刷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平作“出版物印刷质量控制经验”的企业案例分享,他从上海中华印刷在生产流程管控、员工技能培训、设备维护保养中的多个维度出发,分享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质量提升的心得成果与可供借鉴的经验。
为了让沟通更加直观,研讨会期间,还组织与会者实地参观了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流程。现场运转的先进生产线、高效流畅的运转过程,以及对实现企业高效生产过程中详尽的“答疑解惑”,让会议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参观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印刷行业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更引发了与会者关于“智”与“质”的思考,并以其为支撑点考虑印刷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与路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印刷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据悉,追“智”求“质”——印制质量提升技术应用全国巡回研讨会还将在其他重点城市陆续开展,持续推动印刷行业质量提升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