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农历闰六月初六),由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主办、稻田书院承办的“中华传统六月六晒书会暨喝牺汤民俗体验活动”在晋祠稻田书院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吸引了太原市十大收藏家、各书院院长以及各界文化爱好者等近50人参与,通过古籍展示、学术交流和传统美食体验,将传统的晒书习俗与独具地方特色的牺汤文化完美融合,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六月六晒书,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仪式。相传这一文化习俗源于玄奘取经归来晾晒经书的典故,至宋代被正式定为“天贶节”,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敬畏与珍视。在晋祠稻田书院,这份古老的仪式,又多了几分独有的韵味。
活动现场展出了多件珍贵典藏。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山西省委党校教授孟永华带来了民国时期的《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中华传统文化丝绸经典《孟子》及《图解二十大党章》等经典文学与新时代思想理论,兼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晋源当地北大寺村的武海龙展示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武氏家谱及巨幅神祇,这些保存完好的家族文献不仅记载了武氏家族的传承脉络,其顺滑绸缎上精美的毛笔字更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稻田书院山长李海清则展出了光绪17年《西藏图考》、光绪5年《四书》全集、《左传》等珍贵典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家赵士信带来的晋祠大米银票,这些全国绝无仅有的历史凭证,生动记录了当地稻米贸易的发展历程,引得参观者啧啧称奇。
在传统典籍展示之外,活动还展现了现代印刷技术的精湛工艺。山西基因包装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知楷、总经理马静晒出的由该公司印制的精美画册《追忆》,以及《准格尔旗志》《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概览》等,这些作品以其超凡的印刷技术和精美的装帧设计,展现了纸质图书在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作为2024年科印传媒“中国十佳创新印刷厂”称号的获得者,该公司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晋阳书院品宣主理人王柔则重点推介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的《论语》《孝经》等百部经典巨著,她表示:“我们以‘书院’为名,既是对先贤讲学传统的致敬,也寄托着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期待。”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图书捐赠区,从《诗经》到《晋水图志跋》,新旧书籍在阳光下并排舒展,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吸引着参与者驻足欣赏、翻阅。泛黄的线装古籍,纸页间还留着前人的批注,蝇头小楷里藏着百年前的阅读痕迹;民间收藏家带来的民国课本,虽纸页发脆,却印着几代人的记忆。大家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与书籍的故事,让书香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流淌。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与晒书活动交相辉映的是“喝牺汤”传统民俗体验环节。“六月牺汤赛人参”的俗谚道出了这道晋阳传统美食的养生价值,现场烹制的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的牺汤,让参与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韵味。
晋祠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周柏、宋塑、难老泉,藏着三千年的礼乐文脉。而稻田书院,恰是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文化新芽”,它让晒书这个古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场景。当古籍与新著在阳光下共沐天光,千年前的农耕文明与文字文明,在此刻相拥,传统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稻田书院晒书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都市人在稻田间触摸古籍的温度,在书香里找回内心的宁静,让千年文脉在古今交织的时空中缓缓流淌、代代相传。
孟永华透露:“研究会计划明年发出邀约,在太原市举办规模更大的全国性晒书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本次活动通过古籍展示、学术交流和民俗体验等多种形式,不仅让市民深入了解了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更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创新范例。
稻田书院院长张建新表示,在晋祠稻田书院,晒书,晒的不是纸页,晒的也从来不是过往,而是一个民族对文化的坚守,希望通过晒书会这一形式让千年文脉如难老泉的水、如田埂的稻,生生不息,流向更远的未来。(杨润德 崔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