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公号发了一篇文章《》。因为反映的是童书盗版问题,当时又是临近六一节,因此引发了很多关注。
盗版销售渠道90%都在电商平台;屡打不绝是因为各大平台对盗版处置一般只采用象征性删除链接;今年以来,几大平台盗版泛滥并且不做关店处罚;某平台允许商家随时更换店名,换马甲;一些盗版图书来自平台“百亿补贴”等官方活动页面;某平台有图书自营业务的但今年以来内部执行出了问题;盗版商在平台上购买广告和投流;抓住盗版生产商的源头很难,某两三省下面有三四线城市已成支柱产业。
文中举了个例子,“本次调查发现某平台有多家含‘新华’字段的店铺,如‘北京新华书店正版 企业店’等,以明显低于正版的价格(约正版价格的1/5)销售书籍,28次经鉴别为盗版图书。”
盗版书不难发现,随便在小红书平台搜搜,比如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两位数以内的价格,推荐语中还带着“全新塑封、八九斤重”的字样。或者说一本书在网络平台一些大店的实际成交价格是XX元,但有些店铺的价格是这个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那么这些基本上是盗版图书跑不离了。但一般消费者并没有这种识别的能力。
盗版图书令人痛恨,是出版发行业的一个痼疾,但这些年为什么盗版书又再次泛滥,这恐怕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不能仅仅关注盗版的货源单位及流通环节的问题。
盗版商是疯狂逐利的,在盗版图书实际销售价格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仍然趋之若鹜,意味着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还是有利可图。
这其实也揭开了出版产业链的深层次问题,图书的定价及折扣到底应该是多少才是合适的。或者说,盗版图书的泛滥某种程度上也是出版产业链目前存在的乱象所间接导致的。
1. 定价的合理性问题。目前图书定价的常态是很多出版机构基于图书在平台上的销售折扣倒推新书定价,而非参考传统的印张成本加其他综合成本测算价格,反正图书一上市就打折销售。这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印象,现在的图书定价是虚高的,不打折就不买,反正会打折。
如果说盗版商是逐利的,出版机构难道不逐利吗?为了营收的规模和利润不断推高图书的定价,给线上平台打折让出空间,很多童书(彩印图画书)新书就差不多在两折左右了,这其中虚高的定价得是多少呢。
很多年前曾经流行的高定价大部头图书,被小贩推着三轮车在街上卖,这些书除了定价虚高很多内容和印装质量还是不错的,是不是和现在很多书有些类似呢?但说形容某些产品价格高变成“XX刺客”时,“图书刺客”也不在少数吧。
如果说图书的定价都按照教材的定价策略去进行管理,恐怕也就不会出现盗版问题了,或者说会少很多。纸质图书不是高科技产品,不存在高额研发费用的摊销(作者的劳动成果以版税计价、其他成本也以计入),定出很高的价格,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合理的行为。
2. 销售折扣的问题。绝大多数消费者是不会识别盗版书和平台上的销售商的,没有这个专业水平,拿到书之后只要是能读一般也就算了。大多数盗版图书的用纸和印刷虽然都很差,但确实还没到不能读的情况。这和盗版软件不一样,没有一个序列号是无法激活的,无法激活就无法使用。
但是消费者是认得折扣和优惠券的,同一种书,在不同平台、不同商户之间的实际销售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他们可以分辨出来的。正如同现在几大平台的“外卖战”一样。消费者会认为,图书是一样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价格最低的那本,这就给盗版图书有了可乘之机。
在原文的留言中,很多消费者买到了盗版图书,而且是十多本,如果不是因为“价格驱动型”消费,恐怕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消费者还不是因为“钱包瘪”的原因,想着能多买几本书,这是当今社会“消费降级”的另一种侧写,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一两元的瓶装饮料都有厂商刻意去“仿冒碰瓷”时,有些事情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3. 图书的销售渠道问题。目前的出版机构过于倚重线上渠道,导致监管的困难,靠平台商家自觉是不太可能的。实体书店销售盗版图书是比较容易监管的,但现在哪家出版机构又在意实体书店这个渠道呢。从2019年到2024年,线下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正好“腰斩”。
实体书店确实存在经营效率和经营规模的问题,但还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种畸形的市场地位。那么实体书店为什么不打折销售去扩大规模,然后重新赢得市场地位?看看出版机构对实体书店的发货政策呢,给消费者的实际销售价格还比给实体书店的供应折扣优惠,逼得很多实体书店自己也要到线上平台的大商家去采购。
其实,与其担心盗版图书被个人消费者购买,倒不如担心盗版图书流入公共图书馆及中小学图书馆,这个危害性远大于个人消费者的购买。很多图书馆的招采折扣为什么那么低,这才是更值得剖析的问题。
如果说图书定价是正常且合理的,销售折扣是有管控的,两个因素叠加起来,那么盗版图书的空间自然会小很多,至少不会泛滥吧。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2023年新闻出版统计公报》,2023年,图书总印数125.0亿册(张),期刊总印数数18.5 亿册,报纸总印数261亿份。
2023年,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192.2亿元,利润总额223.5亿元;报纸营业收入555.15亿元,利润总额52亿元;期刊营业收入219.7亿元,利润总额34.5亿元。合计一下,三种纸媒的总营业收入1967.05亿元,利润总额310亿元。
2023年,全国出版物印刷单位黑白印刷产量16567.8 万令,较2022 年降低4.8%;彩色印刷产量128110.5万对开色令,增长7.6%。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12915.3亿元,增长0.1%;利润总额543.8亿元,增长13.6%。
一是印刷复制业是个大行业,其收入规模是纸质出版的6.6倍。二是印刷复制业是个利润相对微薄的行业,6.6倍的收入规模只带来1.75倍的利润总额。因此,指望印刷复制业的行业自律去解决盗版图书的问题恐怕是不可能的。三是图书出版业的利润率达到了18.7%,不能算高但确实不低了。出版物发行的利润是228.2亿元,利润率6.6%,而且这还是新华书店加出版社自办发行的数据。
每个产业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出版发行业确实也需要看看自己内部的问题,只是希望未来一切可以回到正轨——合理的定价、合理的折扣、方便的渠道。
最后,建议出版机构加大对消费者识别盗版图书及选择合适购买渠道的教育,该花的精力和经费还是需要花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苏州一餐馆3元糖水碗“内增高”引发关注,商家回应:已更换成玻璃杯,每杯标注实际重量为90克
男子身穿中联重科工装,驾车连续变道逼停摩托车,中联重科回应:非公司员工
网易直击黄仁勋见面会,他说了这28句线亿美元买个安心:苹果押注美国本土稀土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